云南地热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云南地热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云南省区域构造概况
云南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强烈,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地层发育齐全,生物化石丰富,不同生物地理区(系)的生物交互混生。云南的西北部属青藏高原的南延,南与东南亚地区相联,是研究我国东部和西部两大不同区域地质构造及其相互关系的关键部位。
地热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云南省的地热资源,根据其形成的构造特征和赋存条件可分为三种成因类型:即近期火山和岩浆活动类型(滇西地热多属此类),褶皱山区断裂构造类型(如滇西、滇东南地热类型),深埋盆地类型(如滇东扬子准地台区的昆明盆地型)。
按温度和地热载体形态,可分为产湿蒸汽型和热水型。不同类型的地热资源各有其分布特征,据此可将全省地热资源划分为以产出湿蒸汽为主的过热水-高温地热资源分布区,中、低温热水为主的地热资源分布区,低温热水为主的地热资源分布区。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温泉的县124个,各种温泉有七百多处,热水钻孔逾百个。其中低温温泉占51%;中温温泉占33%;高温温泉占15%;过热泉占10%。
云南地热形成与地质背景的联系
地层及岩浆岩
云南省地热资源分布非常广泛,但并不见地层岩性及时代的专属性。
地质构造
云南地处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复合部位,地壳运动期次多、强度大。地热田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关系十分密切,从分析地热地质背景角度出发,以哀牢山断裂为界,可将其划分为滇西褶皱区、滇东扬子准地台区和滇东南褶皱区。
标签: 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