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地热资源分布特点
黑龙江地热资源分布特点
黑龙江地质构造概况
黑龙江省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接合部位、构造发展多阶段,多旋回、不平衡性明显,地壳活动性较强,因此,地质构造错综复杂。按大地构造发育阶段、演化特征和构造发展结果,可将本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2个Ⅰ级构造单元,6个亚Ⅰ级构造单元。
黑龙江地热资源分布特点
复杂的板块构造活动不仅奠定了黑龙江省地质构造的格局,亦为地壳热源聚集储藏创造背景环境和条件。
黑龙江地热资源与构造的成因关系
根据黑龙江地热资源的分布及区城构造、断裂、岩浆活动特征,结合地热资源储盖层岩性特征,将黑龙江省地热资源分为松嫩裂谷型盆地、断陷盆地、山间盆地、断陷、岩浆与断裂五种类型地热区。
松嫩裂谷型盆地地热区
松嫩盆地内地层具两相结构.分基底和盖层。前者是指前侏罗纪的变质岩和岩浆岩,以石炭二迭系浅变质岩系分布较广:后者为陆相沉积岩及火山岩,其中以白垩系分布较广,厚度较大,是主要储热层。
汤原断陷地热区
汤原断陷盆地是位于古陆边部受深大断裂控制的山间盆地,中新世沿依舒断裂带两侧多有钠质超碱性玄武岩溢流,玄武岩含深源包体,据包体中单斜辉石地温线研究资料,反映断裂切入上地幔。
断陷盆地地热区
三江中新生代断(坳)陷和松嫩断(坳)陷为同源兄弟,具有相同的地质构造背景条件,它在中生代前的发育史与松嫩盆地是同出一胎的盆地,亦具裂谷发育阶段。
岩浆型与断裂型地热区
黑龙江省第四纪火山喷发主要为基性玄武岩浆,玄武岩浆较酸性岩浆埋层较深,位于地壳下层或上地幔。
山间盆地型地热区
鸡西盆地、勃利盆地和宁安盆地处于老爷岭地块中,均为中生代断陷盆地,基底为下元古界区域变质岩、混合岩。中生代中期断裂剧烈活动伴有多次火山喷发,形成数个断裂盆地,接受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
标签: 地热